历史,是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六十八载栉风沐雨,六十八载春华秋实,从1956年到2024年,一代代宽街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交出了一份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每一个时间节点,我们不仅回顾昨天,更会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在北京中医医院建院68周年之际,“宽街·明科”专栏结合《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全方位展示学科(专科)风采,弦歌不辍谱新篇,踔厉奋发向未来。
紧急抢救各种危急重症沉着应对大小突发事件畅通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急诊科,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首诊场所,生死较量场的前沿阵地。这里承担着抢救、应急处理等紧迫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医技术不断革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深入升级,中医抢救急危重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

急救为抢救生命创造时间空间
急诊的特殊性对中医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于专科专精于某些疾病,急诊科涉及的疾病范围非常宽泛,涵盖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小到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大到出血休克、心律失常,只要出现急性的病情变化,一般都会在急诊先行处理。
“急诊科医生需要快诊快判,为治疗甚至是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急诊科副主任彭伟表示,急诊科医生考虑问题、救治病人要更有系统的思维。通常来说,大部分急诊患者伴有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异常,更适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即用呼吸机、除颤仪等现代医疗器械维持生命,运用中医疗法对急性症状、后遗症等进行处理。
曾经,急诊科接诊过一位90岁的老年患者李奶奶,家属说老人在家不吃饭,总是昏睡,不知道是不是脑血管出问题了。急诊科接诊医生林晓烁迅速为李奶奶做了检查,初步判断是肺炎。家人非常惊讶,没有咳嗽,没有发烧怎么就肺炎了呢?经过CT及血象检查,印证了林晓烁的判断。留观治疗期间,李奶奶先后出现了发热、咳痰、喘憋等症状,第二天夜里喘憋突然加重,肚子上下起伏震颤厉害,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琳立即安排CT检查,如预期所料,李奶奶出现了最危险的气胸。紧急征求家属意见后,刘琳迅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伴随操作成功,李奶奶呼吸逐渐平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当晚,如果不是刘大夫当机立断,给母亲做了‘插管’,现在我们可能都看不到她了,更别提继续治疗了!”
“‘只能治慢病’是人们对中医医院的一个常见误区,中医在很多危急重症治疗上都能打头阵。”急诊科主任姚卫海说,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有急性发热阶段,合理应用中医药能起到很好的退热作用。对于肾绞痛、腰扭伤等疼痛,高血压、低血糖等引起的眩晕,采用针灸治疗也能取得快速镇痛、醒脑的效果。
中西融合
提升中医急症诊疗救治能力
金年会1978年急诊科成立,2001年建立重症监护室(ICU),负责收治全院的危重症患者。充分发挥中医药救治危急重症的优势,急诊科针对急症常见病、多发病,凝练主攻方向,提出相应的理论及诊疗方案。
寒温一体,透邪外达治疗外感发热-感冒(病毒性感冒),治疗以透邪外达为核心,以“新订加减银翘汤”为主体,根据四季邪气不同加减。四时协定处方散寒解热汤防治冬季外感发热;敏咳汤防治春季变应性哮喘,祛暑饮防治夏季暑湿;清金饮除秋季燥咳。调理气机、推化痰浊治疗喘症(AECOPD),以许公岩升脾降肺、推化痰浊为法,在苍麻汤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丰富发展,形成了苍麻汤系列方剂,如苍麻温化汤、苍麻通窍汤、苍麻消水汤等。扶正透邪法治疗耐药菌感染,基于中医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中药治疗感染的优势,结合临床经验,论治疗正气不足、邪毒内伏,力求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避免细菌耐药。在脓毒症/MODS研究方面开展探索,“胃肠复元法调控炎症反应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适应性保护作用”、“脓毒症/MODS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度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已取得对临床具有指导性的进展。与此同时急诊科积极开展各项中医适宜技术,例如针对谵妄患者采取中医揿针穴位治疗,对慢性难愈疮疡采取中药化腐清创,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黄金漱口液护理防治呼吸机相关肺炎,对脓毒症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选择性去污染。继承发扬,抢救性挖掘 “王石清-王少清-王家骥”为主线的王氏学术思想继承和临床经验。王家骥、王惠英 “两室一站”将老中医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培育一批相对稳定的中医药传承骨干。
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救团队的专业技能,北京中医医院持续开展ECMO、AHA技能常态化培训,为救治急危重症疾病保驾护航。
40余载发展,科室在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提升中医急症诊疗救治能力。急诊科围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脓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外感发热等优势病种,开展基础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机械通气、临时起搏器植入、胸腹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有床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毒解救、新发传染病防控、以及协同专科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开展床旁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引流、床旁腹膜透析、气管镜治疗等,着力发展中医药在急危重症上的协同作用,使中医急症诊疗救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护理团队
做生命的守护者
作为医院危急重症救治的前沿阵地,急诊护理团队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灾害救治等各项任务。她们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洗胃术,各种复苏等抢救技术,开展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有创、无创通气技术、俯卧位通气等救治技术,为众多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再生的机会。在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当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特色。中药口护、中药灌肠、中药塌渍治疗、皮内针、耳穴压丸、中药化腐清疮治疗压力性损伤等中医护理技术,为急诊患者缓解病痛,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深受患者欢迎。
护理部联合急诊科创建医院第一个静脉治疗护理门诊,急诊科PICC护理团队为了满足和方便更多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对导管维护和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置管患者在住院间歇期的管路维护,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归属感。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畅通绿色就医通道,为广大百姓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保护伞,是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始终坚守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供稿:急诊科
编辑:宣传中心
发表评论